凯发官网中国2月28日电 “两段援秀的经历,是我难以忘怀的一段岁月,也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援秀虽然辛苦,但我无怨无悔。”39岁的李明明,是德州市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2018年9月,他积极响应山东省卫健委号召,参加了山东省第一批赴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组团式”对口帮扶医疗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扶贫支医工作,分配到秀山县清溪场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工作、兼任院质控办主任。2021年6月,只因心系秀山,他再次奔赴援秀路,参加了山东省第五批赴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组团式”对口帮扶医疗队,又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扶贫支医工作,分配到秀山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工作、任骨伤科主任。两段援秀经历,既成为李明明的难忘记忆,也为秀山基层医疗留下了宝贵财富,彰显出一名医者的悬壶济世的情怀。
贴心诊疗服务,患者慕名而来
初到秀山成为外科主任,对于一直从事骨科疾病诊疗的李明明来说,刚开始工作难度确实不小。“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等专业的疾病都得看。”李明明对记者说,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他工作之余进一步学习外科相关专业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临床。坐诊中遇到疑难病例,他都会与市中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得知李明明是山东来的大夫,秀山当地很多患者慕名前来找他看病。李明明待患者如亲人,倾尽全力看病,他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诊疗技术,为广大贫困村民除去病痛,赢得当地百姓交口称赞。
同时,李明明注重秉承中医骨伤传统疗法,充分发挥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优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复杂骨折、脱位、颈腰椎病、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骨伤科常见疾病。他的医术迅速得到了同事和患者的认可,短短一年就下乡50余次,开展日常手术近300例,门诊诊疗600余人次。
心系贫困百姓,彰显医者情怀
清溪场镇的很多村庄分布在大山里,村民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且多是空巢老人,大都患有慢性病,李明明成为了高秀村的家庭签约医生后,除日常坐诊外,明明还积极义诊,先后到高秀村大井组、小兰村凉水溪组等贫困村到贫困户家内走访并为其提供健康咨询,为村民看病、查体。
高秀村距离镇上有1小时车程,且都是山路,车只能开到山下,进村只能靠步行。90岁的村民苗玉军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有一次,李明明跟同事到了他家,恰巧他去山头上的地里干农活了。因为对方没有通讯工具,李明明便自己爬到了山头,找到在地里干农活的苗玉军,将他搀扶回家中进行诊治,并给老人留下了药。
不仅为村民解决健康问题,李明明还把他们的生活放心上。小兰村深度贫困户杨立忠因患慢性病,儿子又上学,因病因学而致贫,李明明为他看病时了解到情况,多次前往家中走访,寻找脱贫出路。在李明明的努力和协调下,当地有关部门免费为杨立忠提供了养殖技术培训,并发放帮扶资金,杨立忠妻子也被安排在乡镇饭店工作,半年时间不仅让他的慢性病得到控制,还帮他实现脱贫。
做好传帮带,实现“技术援秀”
“只有本地医生自己能造血了,医疗肌体才能健康发展”。在李明明看来,援渝支医就是要将自己的专业技术留下来,成为本地医生的专业技能。李明明利用每天的日常查房,提高了当地医生临床工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技术援秀”,李明明带头在秀山县成立了“援渝医生工作室”,为医院带来了大量书籍、教具、远程会诊系统及检查、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规范了患者的治疗措施,使很多患者免于到较远的大医院就诊,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百姓,医院的住院人次也同比增长明显,定期为年轻医师进行业务知识及操作能力培训,短短一年内教学查房60余次,培训讲课10余场,使他们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传授技术更要“传”规范。李明明感觉到援秀期限很短暂,医院的规范化改革最重要。他主要抓了三方面,一是在外科行政管理中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流程,对科室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二是争取成立了质控办公室,组织协调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监督、检查、分析和评价;三是在院内培训中每周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集中统一培训。
在李明明的带领下,乡镇卫生院已能成功开展锁骨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腘窝囊肿等骨伤科手术,还能完成阑尾炎、疝气、肛周脓肿等普外科手术。“以后患者治疗这些疾病不用往县城里跑了,感谢援秀医生的帮扶。”清溪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田勇说,更值得庆祝的是,在李明明的帮助下,清溪场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了甲级乡镇卫生院市级评审,真正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千里援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始于悬壶济世的从医初心;使命,升华于家国情怀的使命担当。”李明明说。凭借着这份情怀与担当,他也荣获了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秀山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秀山县卫健委鲁渝扶贫协作支医工作先进个人、德州青年名中医、2019年度德州好医生等荣誉称号。(通讯员 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