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7月29日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后续货币政策框架如何持续完善备受关注。
“7月25日,央行宣布以利率招标方式投放2000亿元mlf,并降息20bps至2.3%。央行7月额外操作本次mlf在短期和长期具有多重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何青接受本网专访指出,从短期来看,本次mlf投放可以稳定月末流动性,压低中期利率,实现合意的收益率曲线水平。此前,债券市场长端利率不断下行,央行不断提示风险并准备直接开展国债买卖操作来抬升长端利率,避免此前投放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过度淤积。
从长期来看,本次mlf投放的方式和时机可以看作未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演进的过渡举措。此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工具为主向数量型和价格型并用的框架演变,形成了短端7天逆回购利率,中长期mlf利率,长端lpr和国债收益率的完整的政策利率体系。央行直接控制7天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并通过mlf加点方式实现政策利率向长端的传导。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行长在演讲中提及了对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的思考。首先,未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利率调控作用,金融总量指标将更多地作为参考观测。其次,未来央行希望简化利率品种,理清利率传导关系,尤其是完善lpr的报价机制使其更加市场化运作。值得注意的是7月22日央行公开市场业务2024第4号指出,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这意味着7天逆回购成为了短端主要政策利率,印证了此前潘功胜行长演讲中的措辞,并且数量目标得到淡化,利率成为主要央行调控的方式,而本次mlf降息依旧采取的是利率招标,固定数量的方式进行,显然与利率调控为主的未来货币政策框架设计理念不符。同时,从时机上看,以往lpr是以mlf加点的方式定价,因而需要在mlf利率调整后再进行调整。但本次mlf调节在lpr调整之后,lpr与mlf之间形成脱钩,未来lpr将更加独立运行,充分反映市场利率变化。
同时,本次mlf降息投放也可以看作是金融手段托举国内需求,继续支持实体经济的手段。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来看,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是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积聚,通过供给端实现技术突破来实现经济的变革,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维护好一个有效需求充足的市场,保证技术突破创造的新产品可以充分激发新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盈利和发展,从而源源不断提供技术发展的动能,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循环。在6月潘功胜行长的讲话中提及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央行已经在短端7天逆回购利率和长端lpr利率方面进行了降息操作,此次mlf的继续降息使得收益率曲线整体向下平移,向市场投放各类期限资金,有助于企业贷款和居民住房贷款需求的平稳回升,对市场有效需求形成一定托举。
总的来看,本次mlf降息投放在短期实现合意的收益率曲线水平,维护金融稳定;在长期助力以利率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形成,继续完善利率市场化机制;同时也发挥了托举国内有效需求,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