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5月28日电 当地时间5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尔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李强表示,今年是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在新的起点上,中日韩要坚守合作初心,坚持开放包容、互尊互信、互惠互利、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中日韩合作整装再发、换挡提速,迈向全面发展的新征程,为地区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近日,中宏观察家、日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就相关热点接受本网专访。
中宏网记者:今年是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您怎么看待这个机制运行以来的经验总结?
蒋丰:5月27日,时隔四年半之后,中日韩三国峰会在韩国首都首尔再次举行,从而引起全球的热切关注。如果回望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日韩三国峰会机制到今年已经25年了。转眼之间,它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时光。
如果从发展过程上看,1999年11月,中日韩三国首脑在菲律宾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可以说是开始启动了三方在10+3框架内的合作,而到了2008年12月,中日韩三国首脑第一次在10+3框架外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也就是说,中日韩三国峰会机制,经历了一个从“10 3框架”内到“10 3框架”外的过程。这个“从内到外”的过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我看来,首先,中日韩三国积极融入东盟十国的活动,一方面展现出中日韩三国对亚洲地域组织的重视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形成合力的发展意识,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东盟十国对中日韩三国的接纳心态、包容心态以及携手发展心态。由此展现出了一种“共需”和“共振”。所谓的“共需”,就是亚洲人的事情由亚洲人来办,域内的事情在域内解决,彼此都有这种愿望与需求,这是开创21世纪——亚洲世纪的一个新篇章。所谓的“共振”,那就是彼此在“共需”基础上,寻求出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达成了一种共识,并且要把它付诸行动。对于东盟来说,这是一种亚洲地域的“强强联合”,对于中日韩三国来说,这是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其次,产生于“10 3框架”的中日韩三国峰会机制,既让三国认识到各自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又让三国认识融入东盟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进行精准的地域合作,展现出东亚三国的合力。东亚三国进行看似缩小范围的精准活动,才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力量影响、推动东盟乃至亚洲的发展。这是一种“以小推大”“以小扩大”“以小强大”的战略组合,凸显出一种战略智慧和战略布局。
25年来,中日韩三国机制的运行,至少有五条经验和成果可以提炼出来:
第一,政治互信逐步增强:尽管中日韩三国在历史、领土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通过机制内的对话与磋商,三国之间的政治互信逐步增强。例如,三国首脑会议、外长会议等定期举行,为深化政治互信提供了重要渠道。
第二,经济合作成果显著:中日韩三国都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通过该机制,三国在贸易、投资、产业链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比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在机制框架内持续推进,三国间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紧密。
第三,应对全球和地区挑战:中日韩合作机制在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三国在机制内就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如新冠疫情)、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第四,人文交流促进理解:通过该机制,中日韩三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增进了三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例如,三国青少年交流项目、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了民间交往。
第五,多层次合作机制的建立:除了高层对话和磋商,三国还建立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如部长级会议、专家级工作组等,为推动具体合作项目提供了操作性平台。
总体而言,中日韩三国峰会机制在促进地区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应该给予积极肯定的。